|
HiMedia培養基的注意事項2019-03-21 15:30
HiMedia培養基的注意事項
高溫和/或長時間加熱是pH值漂移、培養基變暗、產生沉淀、凝膠強度差 和培養基質量下降的常見原因。建議所有培養基都應在滅菌前為溶液狀態,否則有可能使培養基變暗(美拉德反應)。 (a)無菌培養基的傾注: 應將無菌瓊脂培養基(45-50°C)倒入平板中,避免在培養皿的蓋子上形成冷凝水。熔化的培養基應均勻混合,無氣泡形成,并無菌地傾注無菌培養皿中。18-20ml熔化的瓊脂培養基倒入外徑90mm的培養皿中,可獲得至少為2-3mm的瓊脂層。在傾注平板前,確保瓊脂表面干燥,避免微生物生長。這可通過將平板在孵箱30-40℃放置15-20分鐘來完成。不要過度烘干瓊脂平板。 (b)添加增補劑: 增補劑可能含有危險和有毒物質。遵循標簽或說明書上的說明來復溶增補劑。輕輕漩渦混勻。檢查是否完全溶解,大多數增補劑包含抗生素或混合抗生素。一旦復溶后,再儲存在2-8°C,則增補劑的性能可能不如新鮮復溶的增補劑。 因此,建議使用新鮮配置的增補劑以獲得**性能。 (c)加血: 推薦使用去纖維蛋白血制備血瓊脂培養基,而非使用含有抗凝血劑的血液。 盡量使用新鮮的血液。如果使用儲存的血液(2-8°C,未冷凍),在加入到培養基之前,將血液加熱至約35-37°C。
如果在配制當天沒有使用培養基,那應該妥善保存在防潮容器中,防止培養基變干。重要的是要注意,除非所配制培養基的穩定性已知,培養基不應存放較長時間。同樣,含有瓊脂的培養基不應在較高溫度下(40-50°C)保存較長時間,因為瓊脂趨于結塊。建議使用新鮮配制的培養基而不是儲存的培養基。包含有β-內酰胺選擇因子的培養基活性非常短,因此應在配制后的數天內使用。 瓊脂平板應在2-8°C的密封條件下儲存以避免失去水分。試管或燒瓶中的液體培養基也應有氣密密封。失水會導致培養基中某些物質的沉淀和結晶。配制后的培養基穩定性有限,并且不同培養基的穩定性差異很大。 如果在受控條件下沒有特別規定,培養基可以在12°C~15°C下儲存數月。培養基不應該儲存在0°C以下,因為它會破壞凝膠結構。在接種前,應仔細檢查平板是否有污染,培養基傾注是否不均勻或瓊脂表面是否有氣泡,顏色是否有變化,是否有溶血和體積收縮引起的裂縫。如果平板和試管中的培養基有缺陷,則應丟棄。
每個新批次的培養基總是與以前之間通過的同樣培養基進行平行測試。對于培養反應,會用生理鹽水制備梯度稀釋的細菌懸浮液以獲得每板50~100CFU的菌落。用于無菌檢查的培養基或有特殊應用的培養基,則應根據相應的藥典進行生長促進檢查。
如果培養基要接受質量控制檢查,則應同時使用質量控制菌株。可從權威的菌種庫如ATCC或其他機構獲得。如使用商業菌株,應遵循生產商的建議 進行增菌和養菌。 藥典、ISO 11133-2014、《水和廢水檢查的標準方法》推薦有特定的試驗菌株。菌液制備用培養基用于菌株的傳代。它可在2-8oC下儲存,最多4周。
(i)實驗室環境 微生物實驗室給未經培訓的人員會產生危害風險。因此,微生物實驗室應限于那些知道如何安全操作的人員。微生物培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應考慮在內。大多數國家都指定了相應的標準,并對微生物實驗室進行了分級。對于最危險的微生物,應在完全封閉的環境下操作。違反這些規定可能會觸犯法律。 (ii)人員操作: 對于導致傳染病的材料和已接種的培養基的處理,應只有受過微生物產品培訓的合格人員才能操作。所有標本和培養物都應妥善處理,并需經高壓滅菌后才能棄置。用戶應該確保任何使用的機械或設備(和被偶然污染的設備)得到了安全的消毒或滅菌。反復使用的玻璃容器(例如錐形瓶,培養試管,玻璃培養皿)中的培養物必須在高壓滅菌器中銷毀(在121℃下約30分鐘)。高壓滅菌器應該專一使用,用于培養基或其他材料滅菌的高壓滅菌器不應該用于廢棄物的滅菌。 (iii)生物安全: 應該認識到培養基接菌后,會導致微生物大量產生,具有潛在的危害和傳染性。因此,必須按照已批準的方法進行安全處理。對于微生物樣品的運輸和儲存,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指南。已污染的和未使用的培養基的廢棄必須根據地方或國家指南。
所有脫水培養基均以細粉或顆粒形態供應。這些產品是用于在實驗室開展細菌學工作,不用于人或動物的消費。不應吸入培養基,因為可能刺激上呼吸道。如果出現皮疹,請避免長時間接觸培養基。使用干粉培養基時,確保沒有產生過多的粉塵。任何殘留都應該用足量的冷水清洗。為防止吸入粉塵,建議使用已批準的鼻面罩。每個產品都有材料安全數據表,可查看。
上一篇: 方便快捷的微生物鑒定紙
下一篇: HiMedia產品使用須知
|